貴州中科化肥有限公司
產品搜索
在線客服
 工作時間
周一至周五 :8:30-17:30
周六至周日 :9:00-17:00
聯系方式

聯系人:徐先生

電 話:0851-85560711

手 機:13984408894

郵 箱:xzf2558@163.com

地 址:貴陽市白云區

登錄中科手機網站請掃下面二維碼

貴州中科.png






早稻旱育秧方法和注意事項

瀏覽數:89 

早稻旱育秧方法和注意事項

貴州中化化肥

:育秧方法

A、苗床免耕旱整:苗床采用稻田、旱地,按長15米,寬1.5米,溝寬30厘米, 溝深20厘米分廂,免耕旱整作成廂板;

B、早播:在日平均氣溫通過8度時播種,在3月20日以前播種,比一般旱育和濕 潤育秧分別提早播種7天和10天;

C、采用隔層肥泥旱育秧方式: 隔離層,用谷殼草屑或者細干煤灰或者細砂在廂板上鋪1.2米寬,1-1.5厘米厚作 成隔離層; 肥泥層,用塘泥或者先漚制好的肥泥加多功能健秧靈,多功能健秧靈用量為每平方 米苗床60克,播種前15天,將多功能健秧靈與塘泥或者肥泥拌勻,播種前鋪在隔離層 上,厚度為2厘米,肥泥層鋪好后播種; 肥泥的漚制立冬前后耕地,每平方米施人畜糞尿3千克漚制而成;

D、稀播:旱育方法每平方米播種破胸芽谷,雜交稻為100克,常規稻為180克, 播種后泥漿踏谷,然后用濕潤細黃土蓋芽谷,以不見芽谷為標準;

E、低拱薄膜覆蓋:用竹片并將其兩端插入廂板做成拱,拱頂離廂面25厘米,播種 后覆蓋薄膜,蓋膜后灌水濕潤苗床,采用溝灌法,水灌溝深的70%-80%,苗床浸濕 后,排掉溝里剩余的水;

F、苗床管理: 水管理,堅持旱育旱管,秧田開好廂溝和圍溝,做到溝相通,確保雨停不見水, 久晴無雨苗床肥泥層現白時,采用溝灌,水灌溝深的70%-80%,濕潤苗床; 溫度管理,晴天,苗床膜內溫度達到30度時,在苗床兩端揭膜通風降溫; 煉苗,秧苗三葉一心后揭膜煉苗,煉苗5-7天即可移栽。

二:須防肥害

早稻旱育秧的施肥量要比水育秧高得多。由于一些農民掌握不好苗床期的施肥技術,每年都有肥害死苗的現象發生,嚴重影響旱育秧的數量和質量。   肥害癥狀旱育秧肥害主要出現在3葉期前后、晴天氣溫高時,表現為秧苗植株發黃,葉片出現灼傷斑點,根部變黑腐爛,最后全株死亡。   肥害原因   施肥類型、時機、方式的不當都會造成肥害死苗。   農家肥未腐熟。秧苗施用的農家肥一般未經充分腐熟,有機物質在土壤半腐熟的過程中與幼苗爭奪水分,局部高溫產生高濃度的氨或有毒物質,造成對幼苗的毒害、灼傷甚至死苗?! ?/span>

施肥不勻。整地施肥后,翻耙次數多,床土與肥料未能充分均勻融合,一葉一心后,秧根下扎觸及肥團或肥塘,很容易被高濃度的肥液“燒”傷,導致秧苗地上部分生理失水死苗?! ?/span>

化肥表施。有的農戶播種前將化肥施于苗床土表面,未按要求均勻施入15厘米土層內,造成種子萌芽后胚根灼傷,幼苗有芽無根,出現成片枯死。   化肥晚施。旱育秧用化肥作基肥施用時,一般要求在播種前10~15天施入;若施用過晚、用量大,施入秧苗的銨態氮未能轉化為硝態氮供秧苗根系吸收,容易引起氨中毒燒苗?! ?/span>

追肥不當。旱育秧強調秧床施足肥料,一般不施追肥。但一些農戶沿襲水育秧的方法,在秧苗齊苗后一次性追肥過多或肥料施得不勻,或采用撒施后又不及時噴灑清水淋洗,導致秧苗成片或呈帶狀死苗。受害輕的也會因生長受阻而成僵苗或病苗,難以培育出壯苗。   防害措施   要防止旱育秧肥害死苗,必須采取針對性措施。   選好苗床。苗床要選擇靠近水源、地勢高爽、土質肥沃、土壤通透性好的菜園或其他旱地作苗床。一般每插1畝大田需苗床10~15平方米,苗床土壤要達到肥、松、厚、軟、細的要求。如用水田作苗床地,需要提早翻耕并鋪墊大量的旱地肥土,加拌農家肥,土肥要拌和均勻,厚度要求在5厘米以上不能出現肥團、肥塘。一般每平方米施充分發酵的農家肥10公斤、氮磷鉀各15%的復合肥100克、硫酸鋅10~20克。   控制追肥。苗床培肥好的,一般不需要追肥。但秧苗發黃,必須查找發黃的原因,不能見黃苗就追施氮肥,因為缺肥不是發黃的唯一原因。苗床濕度過高、水分過多、土壤板結等都可造成秧苗發黃。當秧苗生長偏弱瘦時,可在秧苗1.5~2葉期,施用少量“斷奶肥”;在移栽起苗前3~5天,追施“送嫁肥”,或用0.5%~1%的尿素液,在起苗前1天均勻噴施?! ?/span>

澆足底水。苗床整平后噴灑清水,使整個耕作層處于水分飽和狀態。有的農戶用干火土灰、干陳磚灰、干草木灰作營養土,容易出現營養土鹽分過大而造成秧苗反滲透失水。因此播種、蓋種和澆底水應連續作業,防止以后出現秧苗生理性立枯病,誘發大量死苗、燒苗。秧床播種后要輕輕壓種,再用細土蓋種,厚度1厘米左右。這樣既有利于種子萌發出苗,又有利于防止肥害死苗。

  • 三:技術要點
  • 1、適期播種。早稻播種時間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,以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12時為指標。地膜保溫濕潤育秧以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10時、露地濕潤育秧以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12時即可播種,旱育秧可較濕潤育秧提早5-7天播種。根據省氣象局預測,4月份全省降水量大部偏少1~2成,月平均氣溫大部偏高,月內氣溫變化幅度較大,上旬末全省有一次降溫過程。各地應抓住冷尾暖頭適時播種。機插秧育秧應充分考慮栽插期和秧齡的銜接,以免使秧齡過長,必須做到田等苗,不能苗等田。播種前做好曬種、消毒、浸種催芽等工作。機插秧播種要保證均勻度,人工播種可采取分段稱重、分次重復播種。
  •   2、堅持旱管。苗期管理堅持旱控育秧。二葉一心前以濕潤為主,二葉一心期至移栽前以旱管為主,旱不噴水。工廠化育秧因秧盤脫離地面,秧盤不能從土壤得到水分補充,容易缺水,一旦發現盤土發白、秧苗打卷或早晚秧苗心葉沒有水珠,要及時澆水。水分管理應與溫度管理相配套。
  • 3、控好溫度。早稻出苗期應密封保溫,溫度控制在30上下,超過35應揭開膜的兩頭通風。1葉1心至2葉1心期,晴天白天應揭開膜的兩頭通風,下午4點鐘后蓋膜,膜內溫度控制在20-25左右。2葉1心期后,經過5-6天的煉苗,當日均溫度穩定在15以上時,應選擇晴天上午9-10點鐘揭膜。
  •  4、防好病害。旱育秧注意防治立枯病,可在秧苗1葉1心期預防,用65%敵克松可濕性粉劑600倍液,如在病期用藥為200-500倍液,每畝用1.25千克藥液。綿腐病發病后,應在換清水后,淺灌2-3厘米水,再噴施0.1-0.05%硫酸銅液,每畝70-100千克,或在秧田進入口放上裝有硫酸銅的紗布袋(每畝75-150克),隨灌溉水將藥液溶化流入秧田。
  •  5、合理施肥。培肥營養土育秧的苗期一般不追肥。未培肥直接用素土播種的,二葉一心時施“斷奶肥”,移栽前一個星期適當施“送嫁肥”。
  •  6、注意防災。關注天氣變化,做好防災應急處理預案,及時采取抗災搶救措施。寒潮過后,要注意防止因揭膜不當造成的青枯死苗。
  • 四:病害防治法

    早稻育秧期間氣溫波動大,寒潮活動頻繁,這種多變的天氣不利于旱育苗床的田間環境,與水育方式相比有了新的變化,容易發生多種不同于水育秧的苗床病害。因此,一定要加強早稻旱育秧苗期病害的識別與防治。

    苗葉 在旱育的條件下,由于地膜覆蓋膜內溫度較高,濕度適合稻的發生;旱育秧床土肥沃,一般為酸性土,會加重其危害;秧苗生長在無水層的土壤中,降低了對水溶性硅酸鹽類的吸收能力,表皮細胞內硅酸積累少,抗性差,病菌易侵入;旱育秧苗生長嫩綠,也易遭稻瘟病侵害。

      基于以上原因,旱育秧一般容易發生苗葉,在推廣旱育秧時,一定要抓好種子處理??刹捎?.5-1的石灰水浸種殺菌;若用強氯精消毒種子,一般采用300倍溶液,把用清水12小時的種子洗凈撈起,倒入溶液中浸12小時。發生苗葉后可揭開地膜,用20%三環可濕性粉劑每畝50-75克均勻噴霧,能有效地控制危害。

    黃(白)化病 發病初期秧苗葉片薄,葉色淡、嫩黃色,新根少,新出葉葉色更淡、重者呈現白色,出葉緩慢。其原因有二:一是旱育秧苗在揭膜后,如遇上較長時間的低溫,致使葉綠體解體,容易出現黃(白)化現象;二是在旱育條件下,由于缺素,特別是缺鐵,會使葉綠素形成不足,發生黃(白)化病。低溫引起的黃(白)化病,當溫度回升后,秧苗可緩慢恢復綠色。江蘇省研制的旱育綠1號旱綠3號,對該病的防治效果很好。葉面噴施旱育綠1號600-800倍液,2-3天后秧苗轉綠。噴施硫酸亞鐵也有一定效果。

    立枯病 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,可使幼芽或幼根變褐、扭曲、腐爛;二、三葉期病苗根暗白,出現斷續黃褐色壞死,莖基部變褐、軟化腐爛,葉尖停止吐水,隨后心葉卷縮,全株黃褐枯死,或全株迅速青枯。病秧基部多長有白色、粉紅色或灰黑色霉狀物;常成簇、成塊發生,有明顯的發病中心;一般分青枯、黃枯兩種類型。在秧苗二葉期,要經常檢查葉尖有無吐水現象,若發現葉尖上無頂露水時,是立枯病發生的先兆,應立即用敵克松防治。每畝用65敵克松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葉面噴霧。配藥時應先加少量水調成糊狀,再加水稀釋,使藥劑充分溶解,并注意使用敵克松時不與堿性農藥混用,以防藥劑失效。